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:抛开那些高深的理论来看教育,我感觉教师应该既像监工,又像保育员。我颇有同感。
过去私塾先生带几个学生,至少一小半时间是手里拿着板子在屋里转悠。当老师就应该这样,我们手里不拿板子,但心里得有个板子,因为老师的第一角色就是监工。
现在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学生,如同一个保育员喂几十个小孩,所以你的第二角色就是保育员。你最基本的责任,就是要让这几十个学生每一个都撑不着、饿不着。按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,但就是这最基本的要求,现在几乎没人能真正做到。如果真的哪一个校长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做到这一点,那就热闹了,大家不妨想象一下,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:绝大多数人会手忙脚乱,各自想办法,也顾不得自己的光辉形象了,也顾不得正规不正规了,咋好咋来,咋省事咋来,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各自归位,找到自己的方法,逐步稳定下来。
回到现实中。目前,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社会导向是“正规”,这种“正规”的教育特别注重表面形式,做秀、演戏的成分太多太多!本来当个好老师并不难,当好自己的监工和保育员就行了。但现在当个好老师太难了,因为你要拿出很多精力来应付这些表面形式。
教学如同给婴幼儿喂饭,首先要掰开揉碎,硬的泡软,合理定量。其次是每喂一口,都要看着他咽下去,才能喂第二口。前面的没掌握,又学了后面的。循环累积,累积多了,学生很容易“中邪”,有的油盐不进,一上课就睡觉;有的“闻味就饱”,上课都能听懂,考试啥都不会,自己水平极低,对老师要求极高,眼高手低,神儿八经。这样的学生如果再遇到巧舌如簧的“好老师”,能够让学生听懂根本不会的东西,产生已经学会的幻觉,每个学校还得配个心理医生。好像许多学校已经配上了。
我们现在普遍问题是喂的太快,就像电影“摩登时代”里面的喂饭机器。本来挺聪明的小孩,不教不傻,一教就傻。
一个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撑不着也饿不着,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同时转动许多个盘子,就像一个人同时抽打很多个陀螺,哪个都不能停,哪个都不能倒。有人说,这太难了,实际上习惯以后不但不难,还挺省劲,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适应。
小孩不懂事,不知饥饱,全就靠大人操心。如果你这个大人也不知饥饱,先请你注意以下几点:
1.新生、基础差、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宁饿勿撑,只吃八成饱,总是保持一点儿饿感,这对提高学生的信心十分重要,而信心是学好的重要前提条件!
2.老生、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宁“撑”勿“饿”,一定让他们“吃饱吃好”。
3.教学生要教到点子上,饿了要及时喂,饱了要及时停,这一点极其重要,是搞好教学的关键。同一本书,可以几分钟讲完,也可以讲半年。给一个有基础的人可能只需几分钟讲一下其中关键的几点即可,而给一个没有基础,或基础很差的人讲,就可能需要半年左右。
4.当学生面前有太多的学习内容和方法,学生无所适从时,老师要帮助学生排好顺序。
5.吃不同的饭,得用不同的餐具。教不同的课,得用不同的方法。原则是,让每一个学生用最少的时间,走最少的弯路,花最少的力气,学到最多、最新、最有用的知识。
6.有的课,连续性很强,必须按章节顺序从头讲起。也有许多课,按章节顺序讲效果极差。如计算机类课程、外语类课程。
评论